2024年5月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应邀线下主讲“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系列讲座暨“经济名家系列讲座”第86期,讲座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技术奇点到经济奇点”。讲座由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向国成教授主持,学校师生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同时聆听了讲座。
戚聿东教授从技术变革视角出发,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背景、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奇点到经济奇点的表现、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从技术奇点到经济奇点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戚聿东教授首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质生产力相关论述,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数字技术革命引致生产力跃迁的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次,戚聿东教授认为数字化在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技术形塑了生产资料的数字化属性,新质生产力是与数字化生产资料相适的一次生产力跃迁。值得注意的是,戚聿东教授详细介绍了数字经济区别于工业经济生产力的“新”和“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企业形态、经济规律、关键要素、经营目标、成本习性等方面的不同。再次,戚聿东教授认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价值“变现”具有滞后性,长期是必然趋势。此外,我国数字经济还面临着和国外差距过大等问题,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链频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卡脖子”“断供”和“人才隔离”。最后,戚聿东教授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务之急是实现数字技术自立自强、加快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与此同时,应瞄准产业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并加大数字技术人才培养。
讲座结束后,师生积极提问,与戚聿东教授就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经济学理论研究新方向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等话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主讲人简介:戚聿东,经济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出版10部学术著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50余篇,接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学术采访300余次。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获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论文奖2次,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
(经济与贸易学院 沈炀 姚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