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56项’建设工程与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工商大学湘江楼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南工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156项’建设项目资料整理与相关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由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工商大学“中国故事”社科普及基地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051)课题组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杨水根教授主持。
湖南工商大学副校长易棉阳教授首先在会议上致辞,简要介绍了湖南工商大学办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背景下,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及近十年取得的代表性成绩。易棉阳副校长还着重介绍了湖南工商大学在经济史研究领域,尤其是数字经济史、工业经济史等方向的研究特色与研究底蕴。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赵学军教授介绍了他和团队已调研了的“156项”建设工程重点项目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搜集整理相关档案资料中遇到的困难,并对未来“156项”建设工程项目调研数据库建设以及研究项目如何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进行了展望。湖南工商大学易棉阳教授就其所调研的湖南省4项“156项”建设工程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享,他着重从“156项”建设项目对株洲城市规划布局影响进行了阐释,并介绍了株洲在特色企业管理制度层面的探索。南京理工大学陈钊教授则就其所调研的“156项”工程兵工企业的情况就如何寻找兵器工业企业厂史资料搜集渠道做了相应分享。中国社会科学院肜新春研究员以“一汽”为重点调研对象,就“156项”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演变过程和发展现状为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中国社会科学院于文浩、林盼、李天健、王梅梅四位学者,分别就“156项”工程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上海支援洛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横向转移实现机制、“156项”工程对区域和产业的长期影响以及对“156项”工程重点建设的资源型城市资料收集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广西师范大学李彦超副教授围绕“156项”工程中的钢铁项目与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享。工人出版社编辑邢璐就《“156项”建设工程与中国工业化研究》丛书的出版规划同现场的诸位专家学者进行充分细致的探讨。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156项’建设工程与当代中国工业化的主题进行了自由讨论。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从经济史角度为我国能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追溯了源头,也为中国式工业现代化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探寻了根脉,必将有利于拓深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经济与贸易学院 沈炀 周海兵)